English

想起大《四郎探母》(四)

1999-04-02 来源:生活时报  我有话说

这次大《四郎探母》,不能不说的是,还有两位国舅:萧长华和马富禄。这两位在当时北京的文丑中,正应了这样一句俗语,是“数一数二”的,即萧第一,马第二,这是内外行都认同的。特别是萧老,这年已78岁,久已不登台了,留起了很美的白胡子。这次演大国舅,若把胡子剃掉,已经这么长了,怪可惜的,于是他以素脸上装,不抹白豆腐块,不再挂髯口,反而显得很自然,更有风采,一点也不别扭,而且还避开了两个国舅扮像的雷同。萧老如此扮像登台,是绝无仅有的。戏终谢幕,拍有照片,末场有事的都还未及卸装,萧老的这一扮像留下来了。

马富禄是萧长华教出来的徒弟,戏路熟悉,演这出戏又是轻车熟路,所以这二位在台上呼应紧凑,配合得宜,马决不抢(或搅)萧老的戏。萧老的表演艺术,已臻炉火纯青的妙境,有马富禄同台搭档,更能得其发挥。回令求情一场,两位国舅给铁镜公主出主意,教她向萧太后如何如何请安赔礼,萧老有这样几句词:“太后乐了,咱们大伙也乐了,明儿见。”这里的“大伙”,不仅是指台上的人,说时用眼神和手式还表示出包括台下观众,包含的意思是,戏到这里就演完了,皆大欢喜,演员下台,观众回家,“明儿见”,念得火候恰好,一下沟通了台上台下,念出了满场的温馨。这次从广播中只能听,已看不见他的演,然而只凭听声音,也还能感觉得到这样台上台下的情谊。

演员在台上,像在荣宝斋看墙上的字画一样,水平差些的一眼就看得出来。像这样高水平的大合作戏,各个角色非配搭整齐,旗鼓相当不可;谁要软了一些,就会形成败笔。回想这一台戏,所有角色可谓皆极一时之选,真是人间能得几回闻啊!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